找尋「斜槓」之旅
今天跟朋友討論起「斜槓」這件事
突然覺得好像可以來說些什麼
畢竟這個詞真的太被濫用了
以至於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斜槓
就變得好像各自表述了
最早期的斜槓
來自於一位紐約的作家
艾波赫
他在他出版的「雙重職業」一書中提到
為了因應社會快速的變動
以及龐大的經濟壓力等等因素
21世紀末期的年輕人
開始發展出一套因應策略
而這一套策略就是斜槓
換言之在既有的社會職業上
讓自己無論在經濟、思考、能力上
都能有效提升的一種方式
而他的觀察 大致上可以分成幾個類型
1.賺錢興趣型—以賺錢為主 斜槓的目的在發展興趣
2.左腦右腦型—大腦互補。通常可以帶來更多更全面性的思維
3.大腦身體型—身心平衡派 強調身心靈的均衡發展
4.寫作演講顧問型—斜槓者的最終類型 能夠找到自己的中心價值並發展
5.一工全能型—這一類型通常都是在既有工作上進行發展目的是為了滿足或提高原本工作的效率而產生
從以上幾點劃分
我覺得有些重點是需要被強調的
一個是學習跟成長
身為斜槓 永遠都不能忘記學習的重要性
這樣才能夠持續保有競爭力
一個是保有熱情
身為斜槓要對自己從事的工作
有熱情跟興趣
這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機
最後 別忘了自己
永遠永遠要知道自己努力的目標是什麼
而不是為了賺錢盲目打工
更不是為了核銷升遷
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熱情 是支持斜槓不倒的理由
這也是我當
諮商心理師/有氧老師/企業講師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人不能永遠活在舒適圈
要學著挑戰
要保有熱情
要維持初衷
#fitnessrider #ipure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 #有氧老師 #企業講師 #兒童青少年 #藥酒癮防治 #非自願案主 #職涯探索 #性別 #性別教育 #壓力調適 #紓壓 #睡眠 #運動 #身心平衡 #飛輪 #strongbyzumba #piloxing #pilates #演講 #團體